1.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2分)
A. 君主无为而治 | B. 强化血缘等级 |
C. 推行礼乐仁政 | D. 实行严刑峻法 |
2.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2分)
A. 礼制观念淡化 |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
C. 崇尚法家思想 |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3.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2分)
A. 女性地位低下 | B. 婚姻讲究门第 |
C. 择婿方式独特 | D. 大臣拉帮结派 |
4.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2分)
A. 抵制土地兼并 | B. 促进人口增长 |
C. 增加财税收入 | D. 稳定个体小农 |
5.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2分)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
6.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2分)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7.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2分)
A.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
B.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C.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 D.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
8.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分)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9.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
2分)
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
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 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 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
10.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2分)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11.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2分)
A.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 B.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
C.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
12. 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 (2分)
A. 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 B. 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
C. 联邦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 D. 各种有明显分离倾向 |
13.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2分)
A.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C. 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 D.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
14.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2分)
A. 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B. 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 C. 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 D. 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5.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2分)
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 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 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16.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2分)
A. 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
B. 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 C. 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 D. 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
17.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2分)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
B.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 C.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
18.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2分)
A. 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 B. 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
C. 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 D. 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
19.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2分)
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
20.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2分)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
21.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2分)
A. 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 B. 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
C. 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 D. 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
22.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2分)
A. 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 B. 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
C.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 D. 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
23.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2分)
A. 拿破仑战争 | B. 普法战争 |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
24.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 (2分)
A. 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
B. 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 C. 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 D.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
25.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2分)
A. 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
B. 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 C.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D. 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