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4分)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 B. 反对进行社会改革 |
C. 理想化得政治诉求 |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
2.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4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前的矛盾 |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3.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4分)
A. 坊市制度瓦解 | B. 土地集中加剧 |
C. 农业技术进步 | D. 海外贸易拓展 |
4.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4分)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5.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
4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 C. 洋务派改器物不该制度受到批判 |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6.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4分)
A. 揭露历史真相 | B. 引介西方理论 |
C. 倡导变法维新 | D. 颠覆孔孟学说 |
7.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
4分)
A. 扰乱国统金融秩序 | B. 转嫁战阵负担 |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D. 强化物资管制 |
8.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4分)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9.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4分)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 B. 崇向东方的生活方式 |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10.
年代 |
1870年 |
1896—1900年 |
1913年 |
比例 |
78% |
74% |
72% |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
4分)
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1.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4分)
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
C.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12.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
4分)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