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3分)
A. 家族和睦 | B. 等级秩序 |
C. 贵族世袭 | D. 宗法观念 |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
3分)
A. 描绘上是一致的 | B. 形式上是一致的 |
C. 风格上是一致的 | D. 主题上是一致的 |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3分)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 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
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 D.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3分)
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 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 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3分)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6.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3分)
A.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
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 D. “中体西用”思想 |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3分)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 B.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
C.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 D.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3分)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 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
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 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
英国 |
日本 |
其他国家 |
1894 |
69.49 |
6.26 |
24.25 |
1900 |
62.99 |
11.20 |
25.81 |
1905 |
55.71 |
14.04 |
30.25 |
1910 |
50.89 |
16.14 |
32.97 |
1914 |
48.31 |
20.39 |
31.30 |
(
3分)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0.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3分)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
11.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3分)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
12.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3分)
A. 日内瓦会议 | B. 万隆会议 |
C.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13.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3分)
A. 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 B. 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
C. 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 D. 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
14.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3分)
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
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
15.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3分)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 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
16.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
方案三(康涅狄格方案) |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各额的众议院 |
(
3分)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
17.
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
3分)
A. 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
B. 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 C. 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 D. 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
18.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3分)
A. 现实主义流派 | B. 浪漫主义流派 |
C. 印象主义流派 | D. 现代主义流派 |
1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3分)
A. 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 B. 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
C.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 D. 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
20.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 (3分)
A. 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 B. 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
C. 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 D. 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