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
4分)
2.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这说明( ) (4分)
A. 《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资料 |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 C. 第一则资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 D. 第二则资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
3.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4分)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 D.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
4. 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秦汉始置州 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4分)
5.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 (4分)
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 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
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 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
6. 在古代史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4分)
A. 土地过度集中 |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7.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4分)
A.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 B. 提倡使用白话文 |
C. 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 D. 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
8. 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4分)
A. 20世纪40年代 | B. 20世纪50年代 |
C. 20世纪60年代 | D. 20世纪70年代 |
9.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状况 |
工种数 |
典型工种列举 |
最高 |
9 |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
居中 |
16 |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
最低 |
6 |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
4分)
A. ①②③ | B. ①②④ | C. ①③④ | D. ②③④ |
10.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4分)
A.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
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 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
11.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
4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
C.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
12. 下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
(
4分)
A. ②①③④ | B. ②③④① |
C. ③②①④ | D. ③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