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吸纳教育界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优质数字资源,特别要考虑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本指南从资源建设趋势、资源类别、资源来源和资源建设要求四个方面对数字校园中数字资源的建设进行规定。
(一)建设趋势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教育需求的改变与技术的进步,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从“集中建设”向“群建共享”转变。传统的由资源提供商或教育机构集中批量生产的、结构封闭的数字教育资源,缺乏针对性,直接应用效果较差,无法改动。Web2.0理念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促使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成为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该模式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实现大量优质的、内容开放的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
2.从支持“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变。随着教育理念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
3.从“预设性资源”向“生成性资源”转变。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是当前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学习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性的资源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难以满足学习者各种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在使用资源、参与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生成性信息,如批注、评论、作业等,而这些生成性资源对于后续学习者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二)资源类别
按照资源的应用目的和场景,可以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资源分为三种类别,分别是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
1.学生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系统化的网络课程、网络课堂、数字图书、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辅导的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科专题的探究性主题资源、动漫课程资源等。
2.教师教学资源:供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素材资源等。
3.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
(三)资源来源
本着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应当拓宽资源生产渠道,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数字资源主要有四种来源,分别是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和国家公共教育资源。
1.校本资源:学校开发的自主版权资源, 包括学校自主建设或与企业等单位合作研发的教学资源;
2.引进资源:学校以购买、合作等形式从外部引入的非开放性教学资源;
3.开放资源:基于非商业用途,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自由地参考、使用和修改的教育资源,如各种视频公开课、开放课件资源等;
4.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组织建设的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资源、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等。
(四)建设要求
1.结合区域特性和本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
2.建设视频公开课资源,促进名师课堂的网络传播;
3.建设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资源;
4.建设数字图书资源,支持师生开展数字阅读;
5.遵循相关教育资源建设标准(SCORM、LOM、CELTS-42、CELTS-41.1等),以利于资源共享、系统间互操作和资源重复利用;
6.尊重教学规律和要求,恰当应用技术,避免技术的过度应用;
7.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生成性资源(讨论、试题、笔记等)的积累与应用;
8.重组和改造数字资源,适应实际教学需要;
9.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资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