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材料2 ①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②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根据《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1993)》资料整理
材料3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年份 |
1952 |
1957 |
1965 |
1978 |
1988 |
1993 |
1998 |
GDP/亿元 |
679 |
1068 |
1716 |
3624 |
14928 |
34634 |
79553 |
人均/元 |
119 |
168 |
240 |
379 |
1355 |
2939 |
6404 |
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 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 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③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根据《瞭望》1999年第39期资料整理
④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
摘自《瞭望》1999年第35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
(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