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师生能力
数字校园环境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学与教产生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取决于师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与教过程中思想与行为的发展与变化。师生能力建设的重点是:教师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全面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
本指南从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学生能力建设进行规定;从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教师能力建设进行规定。
(一)学生能力
■ 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1. 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
2. 具有利用技术形成创新学习能力的意识;
3. 具有利用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 学习方式与技能
1. 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2. 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4. 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
5. 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 能正确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及设备,初步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
■ 社会责任
1. 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
2. 能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
3. 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影响他人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二)教师能力
■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具有主动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进行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5.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
■ 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
1.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3.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4.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5.能利用网络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
6.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7.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8.能正确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及设备,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
■ 社会责任
1.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
2.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4.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影响他人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5.尊重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力。